爱读笔趣阁 > 明帝国的崛起 > 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

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

一秒记住【爱读笔趣阁 www.adbqg.com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 笔趣阁www.adbqg.com,最快更新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!

张昭并没有给弘治皇帝带来麻烦,反而给出日后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,这令他在弘治皇帝心中加分。
    
    当即,弘治皇帝并没有令张昭立即出去,而是令小太监给张昭端来一碗冷饮,随意的闲聊道:“张爱卿,你那个美食镇到底怎么回事?朕看到你还在真理报上打广告。仅凭酒楼里的美食就可以吸引人去吗?”
    
    张昭坦然的道:“开始可能会有些难。臣觉得京师人口会越来越多,终究会慢慢发展起来的。”
    
    一个酒楼哪里吸引得到众多人口前往消费?后世都是步行街、商业CBD才可以的。
    
    不是还有青楼、会馆吗?但这话就不要在御前说了。
    
    弘治皇帝微微点头,道:“你那个银…行名,朕想起一个。就叫做大明皇家银行吧。”
    
    这是个好名字啊!张昭倒没想到弘治皇帝会将“皇家”赐到他的银行名字中。欣喜的躬身行礼,“微臣叩谢陛下赐名。”
    
    他成立新军发展银行,发行银票,本来就是隐藏着有发行货币的意图。而且,准备在未来成为大明王朝的央行。大明皇家银行这个名字正好!
    
    弘治皇帝笑一笑,道:“好了,你去吧。好生做事。”
    
    …
    
    …
    
    消息很快就在京中传开。
    
    镇远侯嫡子顾新作为美食镇项目的代表,在大兴县衙状告两名农户无理取闹,围堵美食镇筹备委员会,要求其赔偿,并不得再来影响整个工程进度。
    
    众所周知,明朝的诉讼制度,并非是当天收状子,当天就要开审。一般都是在放告日收状纸,第二天审讯。
    
    这张状纸和消息很快就在真理报、论道报上刊登。届时审理此案,两份报纸的记者都会在场。
    
    五月十四日,大兴县县衙开审。将前因后果一切展露在京中众人面前。
    
    两名农户因房屋前后院落折算面积和美食镇项目方不一致,进而对回迁的两进小院不满。
    
    但是,所有在大堂外旁观审案的人都将此事看得清清楚楚。这年头,是不是小院换大院暂且不说,你的土砖瓦屋换青砖黑瓦的新房,还要有意见?
    
    是非曲直,自有公论!
    
    京中的舆论也迅速的翻转。论道报的编辑们虽然有心反驳,但是没有足够的稿件来源,而且他们的发行量要远低于真理报,根本无法将此事翻过来。
    
    至于御史们自然不敢再随意的上奏章。在报纸上发文章,嬉笑怒骂那都只是文字的事情。上奏章,那就是走朝廷程序,要负责任的。
    
    夜幕徐徐的降临。盛夏的夜晚,酷热难受。教坊司的胡同中,丝竹声、喧哗声,阵阵如浪。热闹非凡。
    
    胡同里的一处精美小院中,树影在屋檐的灯笼下摇曳。
    
    花厅中的八仙桌边,侍奉在这里的姑娘都暂时的退下去,定国公府的世孙徐光祚、成国公府的嫡次子朱凤、还有孟先生,论道报的总编张名尹。
    
    此人是顾耀诚所推荐的,表字观澜。他也是在京中来参加会试落第,逗留在京中混口饭吃。他能写会算,善于统筹。徐光祚对他是非常满意的。
    
    张名尹愁眉不展的道:“这下可怎么办呐?”
    
    当事情的真相被爆出来后,论道报想要一手遮天,这根本就办不到。而这场笔战暴露出论道的诸多劣势。比如,发行量只有两千份左右,和真理报的近五千份的发行量没法比。
    
    比如,真理报下属有大量的国子监生和京中落魄的文人当记者,提供自家的稿件,论战起来,至少数量上站着上风。声势浩大。他们这边的编辑部颇为精干。把人都榨干也写不出六个版面的评论文章啊!
    
    再比如,在真理报忽而加刊时,论道报下属的印刷工厂、工人根本就没法运转起来。三天一期是极限。再想要在之间加一期特别版,没法排班。
    
    今天他们几个坐在这里吃花酒,主要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论道报,定国公府占六成的份子,成国公府占三成,英国公府占一成。
    
    其实,所有的问题,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:投入不够。看看人家真理报多阔气。就他和那几个监生主编吃饭时了解的,真理报在两个月内最少投入了三千两银子。
    
    张名尹虽然不懂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”这句话,但是道理是相通的。他上来就先摆困难,叫难处。
    
    朱凤对这个套路还是很熟悉的,呵呵一笑,喝着就,看向徐光祚。他反正是小股东。
    
    徐光祚心里有些想法,但是高人在此,他也懒得动脑子,直接拱手道:“还请孟先生教我。”
    
    孟先生对张名尹只会叫困难不大看的上,手握着酒杯,慢慢的喝一口酒,道:“现在论道报所暴露的问题,主要有两个。第一,发行量。第二,报社人员不够。这只要针对性的处理就可以。”
    
    朱凤颇有些惊奇的看这位“拿大”的孟先生一眼。此人很有两把刷子。至少逻辑性非常强。
    
    徐光祚心里得意,矜持的道:“朱兄,孟先生是当世大才。我能日夜聆听教诲,实在是颇感荣幸。”说着,问询道:“孟先生,报社人员不够,我们花钱去挖真理报的人手就是,唯独这报纸的发行量改如何解决呢?”
    
    这就是核心问题所在。
    
    没有发行量,你把报社人员招满有毛用?会亏到吐血的。
    
    孟先生没有立即给出答案,而是品着酒。
    
    真理报的销量达到近五千份,原因很简单。他们的报纸,除投稿人的文章外,其余文章全部用的“白话文”写作。这个概念,是张昭提出来的。
    
    所谓,白话文就是生活中的口语。平实、通俗易懂。
    
    而以他的眼光来看,真理报上记者们的文章,不能算纯粹的白话文。只能算“半文半白”,但即便是这样,其阅读的门槛比论道报低多了。这五千份报纸,不仅仅是官府、读书人在订阅,京中的商户也在看。还有顺天府的土财主们。
    
    那些文章,常常不引经据典,再配上标点符号。不需要对儒家经典有多么熟悉,只要童生水平估计就能读懂。
    
    然而,论道报却又不能去学真理报。因为真理报刊登白话文,京中许多文人都羞于与之为伍,转而到论道报上投稿。这帮人可是有话语权的。
    
    换言之,他现在要选择要影响力,还是要订阅量?
    
    孟先生斟酌了一下开口,道:“世孙,论道报若能学真理报的文章风格,销量必然会上涨。其次,在下还有一个办法。将报纸免费。”